欢迎莅临万杰质子治疗中心

重离子质子治疗肿瘤就找万杰 : 肿瘤克星
  联系我们: : 400-875-9928

All posts by zhizizhiliao

%title缩略图

儿童脊索瘤为什么采用质子治疗-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3年后效果追踪!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为一名6岁女童,因“颈椎脊索瘤术后2月”于2020年11月入我院质子治疗中心治疗。

病史回顾
患者于2020年9月5日首次出现颈部不适及疼痛,最初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颈椎疾病,接受了理疗,但效果不佳。随着症状加重,伴随多汗现象,患者于当地医院进行了颈椎CT及MRI检查,结果显示C2、C3椎骨存在骨质破坏及邻近软组织肿胀,考虑可能为恶性肿瘤。

患者症状持续加重,出现颈部强迫右偏、活动受限及四肢乏力等症状,最终转诊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在华西医院进行的进一步检查显示,颈1-3水平椎管内存在一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为2.7*1.1cm,C2骨质密度不均匀,右侧椎间孔扩大,且C2下缘至C3上缘骨质吸收。MRI结果显示,C2-4水平椎管内有一混杂信号肿块影,压迫脊髓。

患者于2020年9月25日在全麻下接受了C2-3椎管内占位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经过康复理疗,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恢复正常。

术后病理结果
术后病理显示为颈椎椎管内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呈立方状,结合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脊索瘤,因异型性大且INI1缺失,支持低分化脊索瘤的诊断。

治疗方案
经过多学科会诊,患者术后仍有肿瘤残留,建议进行放疗。由于病灶压迫脊髓,限制了放疗剂量,从孩子安全的角度,选择质子放射治疗,以减少周围组织受量,提高肿瘤剂量,增强肿瘤控制率。

患者自2020年11月27日起,在我院质子治疗中心,接受质子治疗,共治疗37次,至2021年1月16日结束。

后续影像学检查
在治疗后的各个时间节点,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逐渐改善。2023年1月因颈部疼痛复查,MRI显示原病灶位置出现出血信号,患者再次接受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少许异型细胞。

术前MR影像图

【病例分享】——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典型病例
【病例分享】——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典型病例

 

 
(2020-11)治疗前MR影像图
【病例分享】——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典型病例
【病例分享】——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典型病例
【病例分享】——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典型病例

 

 
(2021-5)治疗后5个影像图
【病例分享】——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典型病例
【病例分享】——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典型病例
 
(2022-11)治疗后22个月影像图
【病例分享】——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典型病例
【病例分享】——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典型病例
【病例分享】——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典型病例
 
2023年1月因颈部疼痛复查MR:原病灶位置出血信号,再次手术

【病例分享】——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典型病例
【病例分享】——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典型病例
 
 
术后病理,少许异型细胞
【病例分享】——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典型病例

 

 
(2023年2月)治疗后25个月
【病例分享】——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典型病例
【病例分享】——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典型病例
 
【病例分享】——儿童脊椎脊索瘤治疗典型病例

康复情况

经过近三年的治疗,患者目前恢复良好,肢体活动正常,走路平稳,能够正常上学。

为什么儿童肿瘤最适合进行质子治疗?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身体组织,尤其是正常的组织对辐射更加敏感,经放疗后更可能产生各种副作用:如发育迟缓、激素不足、骨髓抑制等。所以避免儿童正常的身体组织被过量射线照射至关重要!%title插图%num 

儿童肿瘤放射治疗的特点

1.放疗是一把“双刃剑”,尤其对于低龄儿童,一定考虑其远期不良反应,权衡利弊,综合考虑获益与风险比,应充分告知患儿家长并尊重其医疗知情权和治疗意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2.一般来讲,如果化疗能更好地控制肿瘤,尽量避免或推迟放疗(>3岁),或降低放疗剂量,以减少对骨骼发育、智力发育、性腺等的影响。有时,在没有其他治疗手段代替时,放疗是必须的。

4.放疗新技术的出现和运用,如IMRT/SRS/TOMO/质子等,可以提高肿瘤的放疗剂量和控制。并降低正常组织器官的受照剂量,减少早期和远期放疗不良反应。

5.儿童肿瘤放射治疗的开展需要训练有素、有经验的放疗医师、儿内科、麻醉师、儿科护士、影像医师、心理师等多学科团队。

如何避免放射治疗中的伤害呢?

首先,儿童癌症患者不应该接受任何形式的放疗。当不得不接受放疗时,不论肿瘤在什么位置都应首先考虑使用质子治疗。特别对于儿童实体瘤,质子治疗是首选方案。质子束只有毫米宽,可以有效治疗眼,脑,前列腺中的复杂肿瘤,特别是儿童肿瘤,其优点是健康组织和关键器官不会受到伤害。质子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更好的生活质量。已经有充分的临床数据证明,质子治疗可以保留许多正常组织,并减少高危器官的整体剂量。一项在23个主要研究中对650名患者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质子治疗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辐射剂量。

(更多…)

Read More
%title缩略图

小儿脑干胶质瘤怎么治?质子治疗儿童脑干胶质瘤追踪

儿童病情介绍
患儿为6岁男性,最初出现右眼内斜、走路不稳、饮水呛咳的症状,且这些症状不断加重,逐渐发展为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在当地医院进行MR检查,结果显示为脑干占位性病变、小脑扁桃体疝。之后进行肿瘤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结果为:依据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属于WHO1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TRX(2+),IDH 2(3+),IDH 1( ),GFAP(3+),TopoIIa( ),S 100(3+),H3K27M( ),H3K27me3(+),NF(+),PTEN(散在阳性),Olig 2(+),Ki 67(+,2%)。
为了进一步治疗,前来淄博万杰肿瘤医院神外(头颈肿瘤)科就诊。
初步诊断
初步诊断为脑干胶质瘤。
质子治疗经过
经过多学科会诊,脑干存在肿瘤且活检病理明确,建议进一步进行分子检测。
由于脑干内为弥漫性病灶,不推荐手术治疗,多学科会诊意见为可选择质子治疗
患者于2023年11月20日至2023年12月28日接受质子治疗。
图像资料
小儿在接受质子治疗后,原有的症状逐渐消失,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后续复查磁共振发现肿瘤比之前缩小。以下为治疗前后磁共振对比:
质子治疗前MR%title插图%num

质子治疗结束

%title插图%num

质子治疗后3个月

%title插图%num

质子治疗对比图

%title插图%num

质子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好转,神经功能恢复。无不良反应。后续复查磁共振提示肿瘤较前缩小。
 

总结

对于脑干胶质瘤而言,虽然当前对脑干结构的解剖认识在持续加深,神经导航和术中检测技术也不断进步,但是手术切除该部位肿瘤仍然具有很高的风险,特别是脑干弥漫性肿瘤无法进行手术,而且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难以做到完整切除,所以不常规推荐手术切除肿瘤。推荐进行肿瘤组织活检手术,活检的目的在于明确病理诊断,依据分子病理来指导综合治疗。

脑干胶质瘤的综合治疗主要包含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以及一些新兴治疗。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建议,对于3岁以上患儿,术后应常规进行放疗;3岁以下幼儿先进行化疗,延迟放疗。儿童术后的生存时间与放疗开始的时间密切相关,术后早期放疗能够有效延长患儿的生存期,强烈推荐在术后2 6周开始放疗。

目的在于改善儿童胶质瘤患者的生存预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观察并避免长期后遗症。要努力为脑干胶质瘤患者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采取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尽可能延长患儿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选择质子放射治疗,效果较好且副作用轻微,患儿明显受益,并且能够减轻远期放射反应。我们将会定期随访,并把患儿的复查结果分享出来。

 

延伸阅读

(更多…)

Read More
%title缩略图

横纹肌样瘤的质子治疗案例追踪

【病例分享】——成人鞍区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的质子治疗

病例资料

68岁女性患者,2022年1月,因“头痛、恶心,双眼视力下降,右眼逐渐失明且伴有眼睑下垂”,在当地医院经MRI检查发现鞍区存在占位性病变,随后接受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垂体病损切除术,术后左眼视力得以恢复。
术后20天,左眼再次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以及头痛症状,于是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进行“冠状右额开颅鞍区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为INI 1缺失性肿瘤,倾向于成人鞍区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CNS WHO 4级,术后左眼视力丧失,并且出现垂体低功。为了对手术残留病灶进行进一步治疗,前来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改写 入院查体时,患者神志清楚,语言不够流畅,自知力较差,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消失,双眼失明,右眼上睑下垂,眼球向颞侧凝视,左眼有水平震颤且向鼻侧运动受限。
院内MDT多学科会诊改写 患者双眼失明,右眼上睑下垂,眼球向颞侧凝视,左眼存在水平震颤且向鼻侧运动受限;MRI显示残留肿瘤累及下丘脑、视交叉、垂体柄、右侧海绵窦等重要器官;病理结果为INI 1缺失性肿瘤,倾向于成人鞍区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CNS WHO 4级,治疗方案需要进行全身综合治疗。
放射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并且质子放疗对周围重要器官(如视神经、视交叉、脑干、下丘脑等)的保护作用优于调强光子治疗。
2022.3行质子治疗

质子治疗前影像

二次手术后的残留肿瘤,侵及周围重要结构:下丘脑、视神经、视交叉、海绵窦和脑干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质子治疗结束后影像

质子治疗结束复查,肿瘤明显缩小%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病情分析

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发生于婴儿和幼儿,成人发病较为少见。
成人AT/RT好发于大脑半球,成人鞍区的AT/RT更是极为罕见,且绝大多数患者为女性。本病例患者为女性,这表明成人鞍区AT/RT存在明显的性别倾向,其发病与性别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究。成人鞍区AT/RT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力损害以及动眼神经麻痹。 AT/RT的治疗方案包含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大多数学者认为,成人鞍区AT/RT治疗时应首选手术。
本病例初次手术时为次全切除肿瘤,术后2个月肿瘤复发,这表明成人鞍区AT/RT具有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且容易复发的特点。所以,成人鞍区AT/RT应尽可能全切除肿瘤。然而,由于鞍区结构复杂,与颈内动脉、海绵窦、动眼神经等重要结构毗邻,肿瘤与血管壁、神经粘连紧密,完全切除存在困难,联合放疗、化疗进行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质子因具有剂量学优势,对周围重要器官(如视神经、视交叉、脑干、下丘脑等)的保护作用优于调强光子治疗,所以质子治疗可作为优先的治疗选择。本病例为老年患者,病灶位于鞍区,未发现远处转移和播散,故进行局部质子放疗。
在治疗过程中,影像复查显示肿瘤明显缩小,未出现如低功、内分泌异常等症状加重及放疗毒性反应,放疗疗效确切。

(更多…)

Read More
%title缩略图

听神经瘤质子治疗效果怎么样?质子治疗的5年生存率如何?

病情介绍
患者为72岁老年男性,2009年右耳出现耳鸣且听力开始下降,之后情况不断加重,直至右耳彻底失聪。2011年7月进行颅脑MR检查时,在右侧CPA区发现软组织信号影,其轴位最大面积大概为2.2×1.4cm,被考虑为右侧听神经瘤。到了2012年4月,颅脑MR显示病灶增大到2.5×1.5cm,脑干受到压迫。2015年9月,患者右侧面部感觉麻木、头晕且走路不稳,再次复查颅脑MR,病灶进一步增大,大小约为3.0×3.5cm,内听道明显扩大,脑干和四脑室受压变形。由于患者无法接受手术,为了对病灶进行进一步治疗来到我院。
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晰,语言流畅,走路大体平稳,头颅无畸形,双侧眼球活动自如,视力视野基本正常,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张口正常,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右耳听力丧失,左耳听力明显下降,颈部柔软,心肺腹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四肢活动自如,肌力与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为阴性,共济运动尚协调。
MRI检查示
在右侧桥小脑角区以内听道口为中心可见2×3cm的类圆形混杂信号,内部有明显长T2囊变信号,边缘清晰且光滑,DWI呈现低信号。内听道明显扩大,四脑室受压变形,符合右侧听神经瘤的MR表现。
院内MDT多学科会诊
患者右耳失聪、面部感觉麻木、走路不稳,右侧听神经、三叉神经功能受损,脑干和四脑室受压。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但患者本人不接受手术,所以确定采用放射治疗。由于病灶体积较大,周边组织压迫明显,最终选择质子治疗。质子治疗能够控制肿瘤生长,并且对于脑干、颅神经等周围重要组织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优于光子射线治疗。
2015年11月选择质子放射治疗
2015年11月进行质子放射治疗,治疗结束后复查发现病灶略有缩小。之后定期复查颅脑MR显示右侧CPA区病灶逐渐缩小,患者头晕、面部麻木等症状均得到缓解。随访5年,右侧听神经瘤几乎消失,且未出现面瘫等副反应。
以下为质子治疗前后磁共振对比:
治疗前影像
%title插图%num
治疗结束影像
%title插图%num
治疗结束10个月影像
%title插图%num
治疗结束两年半影像
%title插图%num
治疗结束五年影像
%title插图%num
听神经瘤质子治疗效果怎么样?质子治疗的5年生存率如何?
听神经瘤,也就是前庭神经鞘瘤,是桥小脑角区常见的良性肿瘤。
对于散发的单侧前庭神经鞘瘤中那些小的无症状肿瘤(Koos I II),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可阻止肿瘤生长并长期保留神经功能,2019年《EANO前庭神经鞘瘤诊治指南》建议不要对这类患者进行手术。对于听力完全丧失的小肿瘤(Koos I II级),治疗目的可设定为在保留面神经功能的同时治愈或控制肿瘤,除面神经功能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相较于手术风险更低,所以成为首选。对于中等体积肿瘤(Koos III IV,< 3cm),在非常相似的水平上可推荐手术或放射外科治疗(推荐建议C级)。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风险预测低于手术,不过手术能够完全切除肿瘤。
总之,这种情况需要与患者解释并讨论所有选项。如果后续可以使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残留的生长中的肿瘤,也可选择次全切除术以保留功能(良好做法)。
针对听神经瘤的放射外科治疗,大量病例结果已经明确了放射治疗在听神经瘤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而对于脑干受压的大肿瘤(Koos IV 3cm),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脑干减压和保护颅神经,手术是第一选择,但大型肿瘤的手术伴随着相当大的颅神经功能丧失或恶化风险。
在本病例中,患者坚决拒绝手术治疗而选择质子治疗,肿瘤得到较好控制,且未出现进一步神经功能损伤,原来三叉神经损伤的症状也得以恢复,这表明对于肿瘤体积较大且患者无法接受手术的听神经瘤病人,质子治疗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更多…)

Read More
%title缩略图

质子治疗癌症效果怎样?脊索瘤质子治疗典型病例回顾

病情介绍

男性,38岁 ,2020.2出现视物重影,双眼视力下降,无头痛头晕,颅脑CT及MR示斜坡区占位,考虑脊索瘤。
2020.3.26行“神经导航内镜下经鼻蝶鞍区及斜坡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鞍区脊索瘤
术后视物重影症状略好转,双眼视力下降,术后MR提示术后病灶残留。2020.7.1行伽玛刀治疗,病灶中心(上斜坡肿瘤)剂量30Gy/边缘15Gy。
2020年9月复查病灶有生长趋势,针对残留病灶,建议质子治疗。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
入院身体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言语流利,走路平稳,头颅无畸形,双侧眼球活动自如,双眼视力0.6,视野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面部感觉对称,伸舌居中,嗅觉对称,面部活动对称,听力正常,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阴性,共济运动协调。
术后病理

鞍区脊索瘤。(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病理号2004796)

院内MDT多学科会诊

患者斜坡脊索瘤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明确,术后残留,伽玛刀治疗部分病灶,控制不佳,肿瘤进展。患者拒绝再次手术,需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提高肿瘤控制率,而质子放疗对周围重要器官如视神经、视交叉、脑干、垂体等的保护作用优于光子放射治疗。本例患者手术后的残留肿瘤侵及周围重要结构:双侧海绵窦、视神经、视交叉和脑干,建议行质子放射治疗
2020.9.22至2020-10-08  行 质子治疗

质子治疗前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质子治疗后逐年复查,肿瘤明显缩小

治疗后1年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治疗后3年半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质子治疗前后对比
%title插图%num
病例综述
脊索瘤是一少见的、具有局部破坏性的肿瘤,起源于胚胎脊索结构的残余组织,可发生在沿中线骨骼的任何部位,尤以骶尾部及颅底蝶枕部多见。

脊索瘤的发病率大概200万分之一,且多为良性,但呈侵袭性生长,也会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表现为广泛的骨质侵蚀破坏。颅底脊索瘤约占脊索瘤总数的35%,由于位置深在且广泛侵犯颅底重要神经结构,颅底脊索瘤的治疗仍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

美国癌症研究所的数据显示,1973年-1995年400例脊索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29年,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6%和39.9%。脊索瘤解剖位置深,手术暴露困难,加之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病人来诊时肿瘤已经广泛侵犯颅底,因此手术难度较大。内镜下经鼻和(或)口入路的颅底外科手术是本病的最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单纯手术组的局部复发率几乎高达100%;

由于脊索瘤对放射线不敏感,常规放疗通常只起到姑息性治疗的作用,放射外科的长期疗效仍不明确,而质子治疗中,质子线的物理特性,在治疗肿瘤时能很好地使射线剂量三维集中在肿瘤靶区,使周围近邻的危及器官和组织的剂量降到最低水平,从而提高肿瘤剂量,显著提高肿瘤控制率。质子治疗对脊索瘤有效的控制,使得质子在治疗脊索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脊索瘤的放射敏感性较差,在放疗过程中很少能看到瘤体消退者。放疗后瘤体开始退缩的时间一般在疗后6个月以后,个别病人2年后肿瘤才开始缩小。单纯手术组的局部复发率几乎高达100%,复发的平均时间为2.5年。

质子治疗颅底脊索瘤是安全的,副作用少,在提高肿瘤靶区的剂量和肿瘤的局部控制率的同时提高生存质量。随着质子质量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质子在颅底脊索瘤的治疗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对于放疗后复发的脊索瘤患者,质子治疗也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大宗病例总结,脊索瘤病人经质子治疗后,生存期可延长5-10年。质子治疗结果显示,根据脊索瘤患者解剖位置以及生长特性,质子治疗是目前脊索瘤放射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

 

(更多…)

Read More
%title缩略图

乳腺癌放疗的副作用有哪些症状?皮肤区域应作哪些保护?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2023最新数据

乳腺癌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都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居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影响。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乳腺癌新发患者人数达到230.1万人,同比增长1.77%,中国乳腺癌新发患者人数达到33.6万人,同比增长1.2%。

乳腺癌科普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疾病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乳腺癌常被称为“粉红杀手”,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男性乳腺癌较为少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乳腺癌应采用精准化及综合性的治疗原则,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联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兼顾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以期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是部分乳腺癌根治术后、以及几乎所有保乳手术后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疗能明显提高患者局部肿瘤的控制率,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目前乳腺癌放疗多使用调强放射治疗。这种精准放疗既能保证靶区照射剂量的均匀性,又能有效减少放射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同时还能实现乳腺、胸壁和区域淋巴结的一体化照射治疗[1]。但放疗不可避免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放射性皮肤反应

患者朋友应当熟悉乳腺癌放疗的注意事项,做好身体照护,就能有效地提高乳腺癌治愈率,改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title插图%num

一、什么是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是由放射线照射引起皮肤、黏膜的炎症性损害,根据程度轻重不同,可以表现为皮肤红斑、色素沉着、干性脱皮、湿性脱皮、皮肤溃疡、坏死及萎缩等皮肤反应,皮肤反应引起的疼痛或不适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二、放疗为什么会发生皮肤损伤?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基底细胞在最下层,不断增殖产生新生细胞向表层迁移、分化,从而形成表皮的各层细胞。

γ、X和β射线可以引起皮肤损伤,其中γ射线损伤最深,不仅会伤害表层细胞,还直达最深处损伤基底层细胞,导致基底层细胞无法分裂增殖形成表皮的各层细胞,最终导致皮肤出现红斑、脱皮,甚至是破溃糜烂,患者因此不得不终止放疗。

三、放疗皮肤反应什么时候开始?

局部照射剂量达到20Gy(约10次左右)时,皮肤局部会出现发热、潮红症状;当局部照射剂量达到40Gy(约20次左右)时患者皮肤开始表现为干燥、紧绷、烧灼以及瘙痒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色素沉着和轻度脱皮;当局部照射剂量达到50-60Gy时,局部皮肤可出现充血水肿,并有水泡形成,严重者还会出现溃疡、渗血。

因为每个人接受放疗的剂量和频率都不太一样,皮肤敏感度也不同,所以大家的皮肤反应轻重程度也会有差异,有的人可能接受照射后皮肤立刻充血泛红,而有的人可能要放疗结束好几周后才出现皮肤反应。

针对乳腺癌放疗产生的皮肤损伤,首先应该保持放疗区皮肤清洁,同时牢记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要保持乳房、腋窝处皮肤干燥,注意通风,防止湿性反应(如表皮脱落、溃烂,甚至形成溃疡等);

2)穿纯棉内衣,并保证其质地宽松柔软;

3)如无医嘱,不要在放疗的照射部位涂任何护肤用品;

4)最好用温度适宜的清水洗患部,不要用湿毛巾擦拭皮肤,而要用干燥柔软的毛巾轻拍,同时选用温和中性的香皂而不要用肥皂;

5)照射范围内不能贴胶布,因为胶布内的氧化锌为重金属,可产生二次射线加重皮肤放疗反应;

6)若出现干性反应(如皮肤发红、表皮脱屑等),切忌撕剥,可在照射范围内轻轻涂抹一层医用放射皮肤保护剂以减轻放射性反应。

7)若出现湿性反应,切忌撕剥,可在照射范围内用百多邦喷雾剂喷射防止细菌感染,并及时向主管医生反应自身情况;严重者需暂停放疗1-2周。

实际上,只要多注意一些生活上的照护细节,这些副作用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例如,建议每次放疗后,好好休息30-45分钟,可以很好地减轻放疗后引起的全身反应。

放疗后,坚持患肢徒手功能锻炼,或在临睡时用软枕垫高患肢以促进血液流通,可以避免放疗引起淋巴回流受阻,导致肢体肿胀、肌肉萎缩哦~

 

(更多…)

Read More
%title缩略图

质子治疗是无痛的吗?质子治疗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肿瘤治疗放射治疗的发展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时至今日,放射治疗已是恶性肿瘤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之一,约有 70% 的癌症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传统放疗的劣势

放射治疗是利用 α、β、γ 射线和各类 X 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 X 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它粒子束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在传统的放射治疗过程中,由于射线本身的性质,它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细胞带来损害。这就对患者产生了放疗后的毒副作用。另外,为了减轻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放射治疗的剂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限制,影响了肿瘤治疗的疗效。 

质子治疗肿瘤的优势

质子重离子治疗:质子(Proton,来源于氢原子)和重离子(Heavy ion,来源于不同元素,目前主要使用碳原子)则是粒子形态,就是图片中右侧的小球,它们自身带电,同时也有质量。从图中可以看出,质子体积小,重子体积明显大很多。也可以把这两种粒子想象成为杀癌细胞的导弹: 

质子治疗是利用质子束所特有的“布拉格峰”特性的肿瘤治疗新技术。

质子通过同步加速器加速到约光速的三分之二后,照射肿瘤组织,直接攻击癌细胞,切断癌细胞核内的两条 DNA 链,使受损的癌细胞不可修复。质子作为带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让质子束拥有优越的物理剂量分布,可使照射剂量集中停止到肿瘤部位。与传统放疗相比,质子治疗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title插图%num 

极高的精确度,提高局部控制率
放射治疗就是用放射线透过人体,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所以,射线自身性质与精确度就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精确度高的射线,可以精准控制,使放射药剂量达到最大,并全部针对癌细胞,丝毫不会伤及肿瘤周围正常细胞组织。 

极低的副作用,减少并发症
由于质子治疗中,质子射线与伽玛射线、X射线相比,几乎不会伤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细胞组织,患者也几乎不会因为放疗而产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适感和副作用。 

%title插图%num

质子治疗是无痛的吗?

患者在进行质子治疗期间,几乎是没有任何疼痛的,很少有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但是不排除极少数患者会出现照射区域皮肤发红的情况,但是经过对症治疗可以很快恢复。

%title插图%num

质子治疗需要多长时间?

质子治疗每次照射需要15-30分钟左右,一般情况需要每周治疗5天,需要持续1-2个月的时间接受治疗

万杰质子治疗中心有细心体贴的医护人员,患者大可放心!

总之,质子治疗新技术是人类迈向放疗技术的一次改革,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对人体损伤极小,副作用也很小,但是并不是每位患者都可以接受质子治疗,还需要专业的质子治疗医生根据相关的病例资料评估,而对于肿瘤患者,新的技术和药物不断更新,所以,即使确诊肿瘤,也不要太灰心,鼓起勇气积极面对,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战胜肿瘤!。

走近质子治疗

质子刀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也是最昂贵的超大型尖端肿瘤治疗设备,建立质子治疗中心投资巨大,技术要求极高。2004年12月,随着我国首台质子刀在淄博万杰肿瘤医院投入临床使用,我国的肿瘤放射治疗迈入了质子治疗的新时代。

万杰质子治疗系统引领着国内精准高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迈入世界领先水平,将中国肿瘤治疗技术带入了高疗效、高精准、无创伤治疗的全新时代。

(更多…)

Read More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QQ客服